來源:蘇州金螳螂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9-11-26
高顏值的外表、現代化的設計、 富有地域特色的館藏文物, 這里是閩侯縣博物館。 占地面積約25.6畝,館藏4000余件文物, 裸眼3D、全息投影、互動地彩屏、 投影沙盤、虛擬講解員…… 閩侯歷史、人文、科技薈萃于此。 閩侯縣博物館 閩侯是一座千年古縣,素有“八閩首邑”之稱,文物古跡、文化遺產豐富。閩侯縣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,作為閩侯的地標性建筑,是人們認識和了解閩侯的窗口。今年初,由金螳螂文化深化設計與施工布展的閩侯縣博物館新館建成開館。 閩侯縣博物館新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民俗園路,總建筑面積15753平方米。新館按二級館標準建設,主體建筑分為四層,主展區設立在二、三層文物展廳,面積共3509平方米,以“天、地、人”和諧共存的理念引領,打造出一個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并重,融科學性、知識性、觀賞性和參與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展覽空間。 八閩首邑 人文新館 閩侯縣博物館新館館藏2058件(套)共4064件文物,分“薪火相傳、置縣建治”“三邑同城、千載共榮”“風云際會、前仆后繼”三個單元陳列布展。 進入一層大廳內,高15.2米、寬9.8米的壽山石壁雕映入眼簾。這幅名為“泱泱閩水”的壁雕,以福州地區特產壽山石為材料,采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壽山石雕雕飾而成;內容上以閩江為主,以旗山與五虎山為背景,體現閩侯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。這是迄今規模最大的壽山石壁雕。 “泱泱閩水”壽山石壁雕 巧妙利用大型坡道空間,通過21臺激光投影機結合半景畫場景,以三維動態影片繪就一幅生態畫卷,展現了閩侯海洋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變化。觀眾漫步于幽雅之境,切身體驗一場與大自然的千古對話。 閩侯縣博物館新館內,有新石器時代的石箭鏃、骨箭鏃,戰國時期的陶壺,南朝的青釉五盅盤等文物。此外,像木根雕制作技藝、茉莉花茶窨制技藝、線面制作技藝、十番音樂、孩俤舞等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展示也應有盡有,閩侯風味寓于其中。 聲光電融合 高科技演繹“活歷史” 閩侯縣博物館新館的最大特色,是展陳形式結合了眾多國內最先進的科技手段,聲光電融合,高科技演繹“活歷史”,智能化水平位列全國縣級館前茅。 詠春堂體感互動 大廳中,由36塊4K高清屏幕拼接成的地彩屏,輔以雷達感應系統,超越傳統多點觸控的互動體驗,展示了閩侯的歷史沿革,可供多人互動,寓教于樂。 大型雷達互動 當參觀者走進虛擬講解員所在的感應范圍內后,就會看到虛擬講解員進行遺址信息的講解,還可以通過觸屏的考古小游戲體驗當考古學家的樂趣。 虛擬講解員揭秘古洋遺址 海上絲綢之路展區中設置了3個AR望遠鏡,以AR互動的形式查看每個浮雕的內容介紹,投影在浮雕上的水波紋,營造出海上拍浪的氛圍。 海上絲綢之路AR望遠鏡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,利用沙畫重現懷安窯的興盛概況,及懷安芋原驛古渡,為懷安窯產品遠銷海內外提供條件,呈現水陸貿易繁榮的景象。 懷安窯沙畫投影 金螳螂文化承接的閩侯縣博物館新館項目,自開工進場至完工,上下一心,用時僅四個月,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深化設計、施工布展任務。今后,金螳螂文化將會繼續深耕展覽展示行業,為博物館的建設、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揚盡最大努力。
GOLD MANTIS ? COPYRIGHT 2016 版權歸蘇州金螳螂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蘇ICP備16041915號-1 蘇公網安備32059002001459號
網絡建設:博采網絡